英國《自然·電子學》雜志1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美國和中國科研人員合作研發出一種質地柔軟、體形輕薄的電路板,并概念驗證性地制成可貼于皮膚表面的“智能繃帶”,監測生理信號和身體機能狀況。
這種可用于健康檢測的“智能繃帶”由4層相互連通的軟性電路板堆疊而成,整體的大小及厚度近乎于一枚一元硬幣。
作為集個人電子設備和長期遠程健康監測功能于一身的儀器,可佩戴的親膚電子設備成為具有遠大前景的研究項目。其面臨的關鍵挑戰是,此類設備既要能自由彎曲,還要能隨意延展,以適應人體皮膚表面的弧度、彈性以及柔軟程度。
研究人員說,電路板采用以硅彈性體為基礎的“島—橋”結構,其中“島”是剛性的小型電子器件,如傳感器、天線、藍牙芯片等;“橋”是可拉伸的銅線,用來連接“島”,使電路板可以伸縮彎曲而不影響其功能。
論文通訊作者、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納米工程學系教授徐升(音譯)說,設計難點并非堆疊電路板,而在于讓電路板之間實現電流連接。
徐升團隊發現,傳統的光刻和蝕刻技術不適用于可伸縮的彈性體。因此,他們將硅彈性體與黑色有機染料混合,制成電路并堆疊后,使用激光進行焊接,最后填充導電材料。這樣得到的電路板既具備正常功能,又有傳統電路板所缺的彈性。
據悉,中國電子科技大學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參與了此項研究。研究人員表示,該種柔性電路板制成的親膚“智能膠帶”用途廣泛,可通過貼在身體的不同部位記錄心電圖、腦電圖、眼動和肌肉行為等信息。此外,它能與10米以內的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實現無線通信,還可用于遠程控制機械臂。研究人員還說,該器件連續使用6個月后,其電路性能和伸縮性沒有下降。
總編輯圈點
柔軟的電路板一直是工程師們夢寐以求的寶貝。有了它,我們就能打開一扇新的大門,制造各種“彈性十足”的電子器材。未來我們不光可以將它用于人體監測,還能滿足一些需要電器形態高度可變的場景。近幾年,智能電路相關的材料突破接二連三,相信商業應用指日可待。